近年来“数字中国”建设蹄疾步稳,数字中国的发展浪潮正在向千行百业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越来越紧密。而云计算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技术之一,成为支撑企业上云的新技术应用和数字化经济发展的基础平台。
本期直播由纷享销客创始人兼CEO罗旭特别担任节目对话主持嘉宾,对话青云科技总裁林源,聚焦《数字中国 数智增长》的话题,与大家一起探讨产业价值和发展规律,洞察企业上云新趋势,解析企业数字化转型方法论,给行业以启示。
青云科技作为一家技术领先的企业级云服务商与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坚持核心代码自研,通过无缝打通公有云和私有云,交付一致功能与体验的混合云,构建起端到端的云原生解决方案,以中国科技服务数字中国。
现如今,中国云计算市场已步入成熟阶段,拥有着丰富多样的云服务形态。可谓是,公有云和私有云,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支撑着中国云计算市场狂奔猛进。而对于中国混合云第一股的青云科技来说,在云计算的这条赛道中也准确的找到了自己的定位,选择了为用户提供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多形态的云服务模式。
林源认为: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想要用好云,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企业需要的“云”。不管是公有云、私有云,还是混合云,它只是一种对产品和服务交付形式的定义。但不同的客户,由于自身行业的特点及行业监管等原因,他们的需求也不相同。比如有些互联网企业,自身就拥有很强的技术能力,天生就能去接受公有云服务的交付形式。
而对于其他一些有明确监管要求的传统行业,当他想去享受云服务带来的数字化价值的时候,就需要私有化的交付形态。所以,不同的客户,由于需求的不同,交付的形态也会有差异。但从技术角度而言,公有云、私有云都是代码组成的,都是一个软件,只是服务的边界大小不同。
在对于公有云、私有云和托管云三者之间的区别,林源继续讲到,公有云通常是指第三方云厂商为企业提供IT基础设施资源以及其上的软件服务,通俗来讲就是客户把基础设施以及服务统一交给云厂商,客户只管用就好了;而私有云,则是由客户自采购硬件基础设施,云厂商只提供软件,即客户使用服务并自己运维。托管云相当于基础设施属于客户,由云厂商托管并提供运维的服务,所以托管云是介于公有云和私有云中间的一个过渡的边界,是形态的多样化,可以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和监管的要求。
经过十年发展,企业上云热情不减,希望可以通过上云来驱动流程和业务创新,同时实现降本增效,给业务带来新的增长空间。但是企业在实际上云过程中却存在各种常见的问题和误区。
林源指出,从目前整个行业的发展来看,有两大趋势:第一、2022年是传统IT向云计算发展十年的分水岭,在此之前,企业第一阶段的目标,更多的是把云当作一个工具,核心是上云、用云。第二、经过十年的发展,云计算不仅颠覆了传统商业模式,也改变了整个市场的运行模式,这使得企业的需求也相应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因此,在这个背景下,当企业的需求不断被挖掘以后,就不再是简单的上云需求,而是如何“用好云”的过程。用好云,从客户的角度看,本质上不再把云当作工具,而是通过工具跟业务的结合,真正满足企业的业务诉求和目标。站在云厂商的角度,不仅仅是为客户提供一个工具,核心还是要去解决客户的问题。
因为,云计算一定是企业的一把手工程。全公司内部要达成共识,否则这个事情很难落地。但从目前整个行业来看,大部分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全公司还没有做好战略上的意识准备。
对此,罗旭补充道: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时,需要关注最底层的动因。如果公司是以数字化未来的战略、发展、业务来驱动的,那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自然就会变成一把手工程,战略工程,业务工程。但如果企业只是希望通过上云去节约更多的成本,解决当下的问题,就极有可能变成问题驱动或项目驱动。这样就会出现IT跑IT的,业务跑业务的,IT与业务出现脱节。
同时,企业数字化转型落地过程中,也对厂商和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云厂商将不再是单纯的供应商,而变成了企业的数字化合作伙伴,成为了解决方案的提供者。以青云为例,青云为企业提供标准化的、底层的软件和平台,并通过聚合不同领域的生态伙伴,一起为客户解决问题。所以对于云厂商来说,既要确保自身基础平台的稳定性,又要足够的开放与共赢。从客户的角度而言,则在于他自己要有能够去结合技术跟业务语言的人,需要有匹配的组织准备。
“厂商不仅仅是提供技术,更多的还是要提供对业务的赋能,帮助客户的业务发展和业务成功。”罗旭说到,“虽然不同厂商提供的解决方案切入口和领域不一样,但企业上云无论是将传统IT迁移到云上,还是将传统IDC机房迁到云端,企业上云的核心要解决业务落在云上,业务要云化。因此,云厂商需要去帮助企业解决更多云和应用之间的业务问题,这就对云厂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个问题回到青云自身产品跟服务的重心,目前青云可交付的产品跟服务有两层:一层是云,一层是云原生,它们的定位是不一样的。云的定位是通过分布式云,来满足企业未来多元化的应用需求,但不同的应用需要不同的算力,所以分布式云的核心是向下去管理算力,解决资源与算力的调度问题。而云原生在业务价值层的核心是支撑应用,通过建立一套标准,在云上去构建应用的生态。”林源说到。
云计算为业务赋能,安全为云计算赋能,但在云服务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企业,他们觉得上云不安全,数据必须放到自己的IDC机房才可以。实际上,我们认为,这是用户在整个的云化过程中对安全认知存在的认知偏差。
安全认知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来帮助用户建立信心与认知。对于在安全方面存在“安全责任界定”争议的客户,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来解决客户的挑战。
林源提到:“对于不信任的或者认为所有安全问题需要厂商来解决的企业,可以依托于第三方机构,通过建立社会体系的互信体系来做背书,及通过建立契约等一系列完善的机制,与用户达成安全共识。”
目前相关机制还处于建立和不断地完善中,对于一些强监管的行业,会相对成熟。在他们原来的传统IT系统里面,已有相应的一套管理理念跟安全措施,来确保业务的安全性,新技术可以直接去适配原有的安全要求。相对一些新兴的行业就需要时间,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去达成对安全的认知跟共识。
“现在大家对安全的心理焦虑与隐患也在逐渐的消退,并已经达成一定的共识——安全问题不可能不存在,但是一定会逐渐的变小或者变得可控。现在大家更看重的是——我要上云,但到底上哪家云或者用哪种方式上云更能够帮助企业达到业务的目标,这也成为了企业核心关注的问题。”
技术变革推动行业发展,云化及国产化成为两大趋势。在林源看来,目前国内云厂商的软件能力已经跟国外软件厂商的能力实现了基本对齐。
“回到现实,有一些硬件和软件的能力还在逐渐成熟。究其原因,中国市场跟全球市场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以IaaS行业为例,IaaS市场是相对成熟和广阔的,中国市场的起步也并没有晚于全球市场太多,商业化的转换相对比较快,周期比较短。但很多的硬件、软件,从开发到成熟是需要时间的;同时这也跟国家战略和商业环境强相关。”
通过目前整个产业环境趋势看,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第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用到多个不同的业务系统,用于支撑业务的增长,比如CRM、OA、HR、财务软件等,但这些系统之间目前还不能很好的协作,依旧是割裂的状态,实现平台之间的数据互通,成为企业面临的主要痛点。
第二、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对于一部分成熟的核心业务线,优先实现了数字化,但目前还没有形成业务闭环,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第三、数字化工具不应该仅仅是一个工具,需要去帮助公司做战略落地的,匹配公司的战略、业务和流程。
综上,企业想要成功转型,就需要对数字化进行准确的定位,它到底是一个工具,是辅助性的角色,还是公司在战略推进中关键的一环,全公司对此都要达成高度共识。当定位明确以后,可利用明确的社会分工以及数字化人才,将数字化战略落地。
“我认为CRM本质上是一门科学,CRM的定位是在于,它不是一个工具,而是一个科学方法的沉淀和浓缩,是一套成熟的管理的模式跟管理的经验,并且它能够去融入到企业的战略中。”林源补充到:“未来十年,我认为工具最好不要有存在感。当大家通过工具逐渐建立了科学的方式、方法和习惯以后,工具扮演的角色看起来可见度会越来越低,但它会越来越深入组织。CRM、云等数字化的工具,未来一定是沉到社会最底层,变成一种基础能力。”
对此,罗旭表示:“我们作为CRM厂商,也会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卖的不是软件,我们为客户提供的是营销和发展的、趋势性的先进理念和服务众多企业过程中积累的最佳实践,工具只是个手段。现在营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已经成为一种关系营销、资源型营销,最终会回归到价值营销。当回归价值营销的时候,就必须要遵循价值创造、价值发现、价值握手交换以及价值持续延展和挖掘的价值规律,即客户关系管理更应该是回归到客户价值管理。”
“另外一个角度,我们认为,CRM未来的发展一定会更加的智能化。当下企业的营销已经在慢慢的从销售决策到管理决策,最终慢慢变成智能化的决策。数据、场景、标签通过积极学习,会形成软件和人的人机交互,半自动化的交互能力会越来越强,这也是未来赋能企业的一个长远方向。但这个核心首先要把公司内部整个数字化的主数据、业务数据进行打通。”
纷享销客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参与者与实践者,未来也将会携手更多的产业合作伙伴,一起为中国的数字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阅读下一篇
电子书/视频干货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