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多事之秋。很多行业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找不到“避风港”,农业是一个古老而传统的行业,也同样面临着巨变。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们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但有阳光的地方就有阴影,我们同样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比如如何寻求更加幸福和美好的生活?我们该如何安放无数年轻人的梦想和未来?
中国梦,催生慢生活。第三产业的腾飞必须让生活慢下来,慢生活,必然要从城市辐射到农村。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提出:城镇化和逆城镇化必须齐头并进,并特别强调,要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不断提高农业经营效率。
从政治层面来看,没有一个最好的模式适合于每个国家;从经济层面上,政府已充分意识到实体经济和民营经济是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从民生层面,已解决了温饱问题的普罗大众,不仅需要生存空间,更需要不断提高幸福指数。而这些,仅靠城市的发展已远远不能满足。
自2015年以来,辅音国际便联合北京农合,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合作社;2017年推进种养结合一体化家庭农场发展;2018年在饲动联盟沙龙上,首次提出了合作社1.0、2.0、3.0模式,致力于实现种、养、加、商一体化,成立以家庭农场和家庭农庄分别为主体的合作社联社,将合作社3.0确定为合作社模式的最高目标。此外,还与北农大集团深度合作,打造示范基地,积极推进北农大蛋鸡科技产业园和大音盛晏农牧专业合作社双平台建设,
第三次农村改革大潮即将兴起,未来30年,乡村振兴是国家政治、经济的必然选择,我们身在其中,必当奋楫向前!
政府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中提出,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企业经营战略离不开行业发展趋势,行业发展趋势离不开国家战略。
(一)以人为本,建设科学人才培养体系
近年来,我国在三农发展上投入巨大,人才始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对于企业来说,尤其是龙头企业,在发展的同时要为行业输送科技和实战型人才(包括科技人员、市场人员、营销人员、服务人员等),不仅要为各生产环节提供技术保障的,更重要的是要成为科技辅导员或教练,带动农民成长为有思维高度、专业技能,且有基本管理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对于政府而言,应该大力鼓励龙头企业加大基层人员投入力度,并针对龙头企业出台系列人才支持政策。这不仅赋予了农业企业巨大的机会利好,也将大大促进企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使其更具前瞻性和战略性。
乡村振兴进程中,往往通过事业平台(事业平台=合作联社+家庭农场+家庭农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龙头企业+农特产品+农耕文化)、金融投资(金融投资=产业资本+社会资本+精准扶贫)等多维度组合模式中吸引人才,每个企业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优势,明确未来的发力点。
(二)现代农业的关键节点:建设农特产品销售平台
经大量市场调研和实践探索发现,现代农业的关键节点在于农特产品销售平台建设,而该销售平台建设的关键在于“品控+物流+品牌”。
目前,农特产品生产、成本已不是问题,批量可持续销售才是阻碍现代农业发展的症结所在。此外,农特产品营销的命脉是品质与品质保障,且品质保障比品质更重要,但品控和品牌恰恰是我们几乎完全缺失的重要环节。这将导致无法形成固定的、规模性的消费群体,也就无法吸引消费者养成消费习惯,农特产品全线皆危,未来行业发展险境丛生。
从生产角度来看,农特产品的另一个关键节点在于种养结合。种养结合一体化的快速融合与发展,对于当下的中国农业至关重要,远胜于过去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它将在资源优化、生态循环、环境友好等多方面体现出重大战略效益。比如,当农特产品大力发展,并产生溢价效应时,养殖企业的畜禽粪便作为污染源的历史将被彻底改写,种植业存在的秸秆问题也会得到很大缓解,化肥使用量将大幅减少,对农药及除草剂的依赖也将大幅降低。养殖业将依然受欢迎和尊重,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综上,纵观未来中国大农业的发展,“险象环生”中蕴藏着巨大发展机遇。无论是品牌、品控,还是在资源优化、生态循环、环境友好等方面,无一不向企业昭示着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前景和无限潜力。农特产品需求力、田园生活向往力和农耕文明创造力需要进一步引导、挖掘、创造与满足,未来农业企业发展的机会将取决于客户组织平台数量、农特产品销售平台建设及第三方服务平台的连通数量。
乡村振兴的“盛宴”狂欢中,中国大农业行业企业是创造者,也是分享者,组织、平台、融合与协作将成为驱动行业企业发展和催发无限商机的“火车头”。
传统农业早已面目皆非,大型规模集约化生产的工业化农业、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类的特色型农业、家庭农庄庭院经济类的消费型农业和农耕体验吃苦怀旧类的服务型农业构建了现代农业。
行业发展到今天,已变得更加成熟和理性,在不断发展与更迭中,有远见的企业家们看到变化中孕育着无限机遇,如何寻觅并抓住未来企业发展的价值点是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也是企业获取价值,求得更好发展机会的关键。企业将更务实地触达用户最真实的需求,更好地理解客户的客户,这也将更接近竞争的本质:不是简单地满足客户,而是用专业的系统解决方案成就客户,实现营销升级。
以饲料行业为例,在世界经济逆周期的影响下,也已经进入逆周期,行业发展杠杆效应丧失,新的产业生成乃大势所趋。新的产业机会蓄势待发,要成为新的产业浪潮中的主宰者,首先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有恒产者有恒心”的传统观念,因为产与业的协作将更有利于产业的发展,并将产业生态带领向和谐时代,“有恒业者才能有恒心”。同时,这也将为农业产业的发展带来万亿级市场空间,乡村振兴将不再是梦。
大农业行业的发展已经走完“硝烟弥漫”的上半场,一个“想象力构建商业模式,组织者创造商业价值”伟大时代来临,这也是一个无限连接的世界,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
生长与消亡是事物的对立面,也是万事万物都要遵循的客观规律。以智能化为例,它将带来相关领域人员的失业,但失业并不代表淘汰,而是劳动力资源的重置、优化和再分配。失业,不是从业的终结,而是一个新的开始,行业亦如此。
自习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那天起,我们的梦想篇,无论是企业梦、产业梦,均“梦出一处”。墨子的“非攻”是企业发展决胜下半场的主导思想,企业的成功将不在于“决”,而在于“胜”和“知止”。下半场的竞争将更倾向于:有限多、有限快、有边界、有节制,当硝烟四起的竞争浮华褪去,我们开始追求稳健、祥和与平实。深耕于行业,扎下根来,不断渗透与融合。
未来,企业的竞争力已不再是产品力主导的时代。企业不断“升级自身装备”,提升客户对成长的需求,持续锻造客户,才会拉动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使企业获得飞跃式发展。未来的智能化时代,将更多激发人类的创造力和创新力,将人们从重复、无趣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唤醒人们的自我意识,用科技的力量将我们带进一个“新游牧民族时代”,随遇而安。
放眼看,企业战略的核心不要拘泥于自身的“一亩三分地”优势,要立意高远,看其是否与行业发展、国家发展的大趋势“同频共振”!
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深水区,大农业行业也不例外。水越深,“岸的方向”便愈发重要。岸的方向,即未来的方向,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与其方向的一致性决定了自身核心竞争力。“最好的遇见,不是相向而行,而是在遇见的方向一路同行”,企业要改变固有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竞争思维模式,从拥有到参与,从圆周到圆心,从惨烈的竞争走向祥和的协作,肩并肩地共同开拓未来。
也只有如此,才能实现企业与行业、行业与国家战略的同频共振,继而将大农业行业发展推向发展快车道。
道可道,非常道。
我们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时期:没有一劳永逸,只有一如既往;没有一成不变,只有一往无前;没有一锤定音,只有一线生机;没有一网打尽,只有一路同行。
中流击水,靠的不是匹夫之勇,而是智慧和预判,明“势”而知进退。行至中流,自知者英,自胜者雄。之于国家战略层面,国计民生需要具备自力更生的能力,但之于企业,我们要拥抱协作与共享时代。
变革已不再是我们的选项,我们的选项是如何变革。对于大多变革企业来说,变革中存在的最大困境不是方法,而是观念和态度:高层缺乏决心,中层本能抵触,基层选择观望。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转型,从需求侧到供给侧,从低端产品到智能制造,从人口红利到技术红利,转换之间必有空档;目前,我们正处于国民经济和大农业行业的空档期,从战略、客户到人才、服务,无一例外。谁抓住空档期,谁便拥有黄金期,企业领导对空档期的态度决定了企业变革的终极成败。
击水到中流,方知无路可退。但中国的大农业发展到今天,不仅承载着所有农业人的情怀和梦想,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爱。中流击水,勇者进,走过拐点,相信未来大农业的发展必将迎来又一个春天。
阅读下一篇